池州:去年工业经济发展好

2022-02-07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安徽省池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经信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业经济呈现出增速较快,量效提升的良好局面,1-11月份,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增幅位居全省第4;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8.8%,居全省第10;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逐步企稳回升,从1-4月份的-4.4%上升到1-11月份的8.4%。


  企业转型升级快。2021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5家,安徽省新产品6个、安徽省工业精品5个、“三首”产品8个,“三品”企业3家。新增省级物联网企业2家、省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企业2家,新增11户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培育上云企业32家。深入推进工业企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淘汰落后产能和打击取缔“地条钢”,新增国家绿色工厂1家、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2个、省级绿色工厂3家。加快通信基站建设。累计建成5G基站547个,实现主城区和东部三区5G网络全覆盖,4个5G应用场景报省经信厅调度。


  技术改造力度大。池州市建立了《池州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再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库》,引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项目260个以上,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74亿元以上,增长20%以上。紧盯年度重点项目,择优筛选80户在建项目作为工业企业技改提升示范项目,总投资253.21亿元,年度投资计划52.45亿元,1-11月份累计完成投资53.5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2%。一大批企业经过技术改造增强了发展后劲。


  “双招双引”成果多。市经信局主要领导率队赴上海市长宁区调研,达成企业人才培育合作协议;组织10余家外地客商来池参加双招双引现场推介会;组织12家半导体及装备制造业企业参与中韩企业“一对一”对接洽谈,达成意向合作项目18个。“双招双引”项目成为池州工业新的增长点。


  骨干企业带动好。池州市经信局拟定《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2021年新增产值过10亿元企业4户、上市公司1家、过会待发1家。培育规上工业企业,建立了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库,加强调度和动态监测,及时跟踪帮扶,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89户。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全年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4户、专精特新“冠军”企业3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户、省“专精特新板”挂牌企业3家。这些企业带动全行业发展。


  “四送一服”效率高。通过建立完善市领导联系民营企业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落实支持制造强省和高质量发展建设相关政策,今年共争取制造强省建设、民营经济发展及工业互联网政策奖补资金7933.5万元,国家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资金453.22万元;兑现市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及民营经济奖补资金5300.81万元。宣传引导企业充分享受减税降费优惠政策,1-11月,全市累计减免税费24.61亿元,同比增加3.52亿元,增长16.7%;常态化开展清欠工作,把享受到的减税降费红利用于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共盘活僵尸企业14户,盘活土地1400亩、厂房近30万平方米,为大项目、好项目落地腾出更多空间。


  节能减排见成效。市里制定《石灰石加工行业排查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方案》《池州市石灰加工行业发展规划》,建立石灰石加工企业名录,现场下达交办单41份,交办整改问题217个,目前已完成整改196个。开展非煤矿山标准化建设提升行动。严格执行国家、省关于非煤矿山建设工程管理的规定、规程、规范和标准,贯彻落实《安徽省非煤矿山管理条例》《安徽省非煤矿山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提升非煤矿山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2022年,池州市经信局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工业稳增长摆在最重要的位置,统筹推进强链补链、技术攻关、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工业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行稳致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2022年,发展安排的主要指标为: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5%以上,工业固定资产增长15%,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以上。净增规模企业40户,新增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3家,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5%以上,工业固定资产增长15%、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以上,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新增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5户、省“专精特新”企业6家以上,力争在具体工作中取得更好成绩。


分享